为全面贯彻落实监管机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,有效防范金融风险,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近日全面启动2025年“3· 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。
本次活动聚焦“维护权益”主题,以“保障金融权益,助力美好生活”为口号,推出“五好”系列举措,精心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系列活动,全力奏响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“3· 15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进行曲。
活动期间,新华保险辽宁分公司持续发布“以案说险”消费风险提示,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,提醒消费者提高消费风险防范意识,帮助消费者远离非法“代理维权”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,有效防范电信诈骗,欢迎广大消费者关注。
一、案例简介
2023年3月,王女士通过某保险公司电销渠道购买一份分红型保险。2025年1月,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为某保险工作人员的电话,对方称现对保险公司老客户开展限时答谢活动,王女士只需配合下载APP,填写基本信息进行身份认证,就可领取精美礼品。
王女士信以为真,在“工作人员”的指导下点击短信链接下载APP,并开启了“共享屏幕”功能,一番操作后,身份验证成功,此时王女士的手机突然出现自动操作、无法关机等情况,紧接着王女士银行卡内35000元被盗刷。
意识到被骗的王女士立即赶到离家不远的保险公司网点,向工作人员求证信息,了解情况后,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。于是便协助王女士报警,并对其进行了金融防诈骗知识的宣传,防止其再上当受骗。
二、案例分析
近年来,网络技术飞速发展,诈骗手段花样翻新,伪装性不断增强,本案中,王女士被“精美礼品”迷惑,掉入了不法分子的陷阱。
此类案件中,不法分子通常假冒银行、保险公司名义,向消费者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,以“取消保险自动续费”、“赠送礼品”等为诱饵,诱导消费者点击短信链接下载APP并开启“共享屏幕”功能,消费者一旦上当,不法分子便迅速获取消费者银行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从而盗取消费者资金。
三、消费风险提示
一、天上不会掉馅饼,贪小便宜吃大亏
消费者在收到陌生来电或信息时,要注意辦别真假,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,对退还费用、赠送礼品、稳赚不赔等“天上掉馅饼”的说辞保持警惕,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二、保护个人信息,谨防金融诈骗
消费者应妥善保管身份证号、银行卡、账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当有第三方要求提供或输入上述信息时,需提高警惕,拒绝陌生人“共享屏幕”的要求,防止不法分子后台操纵本人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,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。
三、正规渠道维权,防止二次受骗
消费者如遭遇金融诈骗,请立即联系银行冻结银行账户,并及时报警向警方提供犯罪线索,切勿轻信网络上自称“网警”、“黑客”人员,避免二次受骗。